時間:2011/07/12(二)16:00/地點:國立台中圖書館
出席者: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音樂系教授 陳曉嫻老師、主持人楊蕙如小姐
本次座談來到國立台中圖書館,放映獲得2010TIDF國際長片首獎的《漫步音樂園》,遇到暑假館內借書人潮踴躍,大家也趁這個機會到10樓視聽室觀賞影片。本次座談邀請到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音樂系教授陳曉嫻老師,陳老師的專長是音樂教育,對於啟發身心障礙的孩童有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民眾也把握機會踴躍詢問音樂治療相關問題。以下為映後座談過程:
主持人楊蕙如小姐:
各位愛好紀錄片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台中教育大學圖書館館長,同時也是音樂治療、音樂教育專長的陳曉嫻教授來到現場,我們首先歡迎陳教授,也請教授先跟我們談談影片中主角所從事的工作「音樂治療」。
陳曉嫻老師:
大家好,今天非常開心能到這個場合與大家談談什麼是音樂治療,影片男主角之前是擔任物理治療師的工作,因為本身自己也是視障,才轉為從事音樂治療師,在影片中他所採用的治療方式是兩種方法並行。在影片中的音樂與觀眾平常所認知的音樂是有些差距的。那什麼是音樂?它應該是好聽的聲音,而且是經過人的組合後,以結構性方式來呈現,例如:貝多芬交響曲、江蕙的演唱等等,但在影片中男主角所使用的方法與我們平常所聽到的音樂是不同的,回顧影片我們會發現,「音樂」在片名的原文是sound而非music,因此單獨的聲音、單一樂器所發出的聲音、大自然界的蟲鳴鳥叫等,這些聲音單獨的呈現在片中亦被稱為音樂(Sound),以音樂治療的定義來說,主角所使用的方式非傳統的音樂治療,比較近似自然療癒法,他希望這些特殊或有障礙的兒童藉由不一樣的感官頻道去感知他們所不熟悉的世界。
一般感知世界主要有三種主要的方法,包括聽覺、視覺與動覺,但這些特殊兒童在某一部分是有障礙的,他們無法用感知感受時就必須開通其他的管道,影片中有個小女孩他常常處於沈睡狀態,無法看或感受,所以男主角嘗試用聲音去刺激她,除了聲音刺激外還配合震動的方式去觸動她的肢體,讓女孩知道他是存在在這世界上的,期望藉由多元管道的感官刺激來恢復女孩的生命力,在整個治療中是相當重要的方式。
每一個個體對音樂的感知是不同的,因此在實施音樂治療時我們會選擇每個人合適或偏好的音樂來給予刺激。音樂到底帶給人有何影響,不只是在影片中所實施的方式,經過腦神經科學研究掃描腦細胞的活躍度,證明音樂可以帶給腦細胞刺激,促進腦細胞活化,減低喪失記憶力的狀況。大腦分為左右腦兩個部分,兩者連接的部份稱為胼胝體,胼胝體的大小代表左右腦之間傳輸的速度。科學實驗證明從小學習音樂或參與音樂活動的人,他的胼胝體大小是沒有學音樂人的五倍。這件事也告訴我們學習或聆聽音樂可以活化大腦,因此像阿茲海默症等疾病可以透過歌唱練習、聆聽音樂、演奏樂器來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生的機率。
音樂治療可以分為主動型與被動型兩類,被動型的音樂治療就是聆聽喜歡的音樂,藉此刺激腦細胞或舒緩身心。主動型的音樂治療則是直接參與音樂活動,例如唱歌、跳舞、彈奏樂器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刺激腦細胞,還能促進全身肢體器官的活化,以上這兩類是較常見的治療。為了身心健康,非常鼓勵大家多參與音樂性活動,先做個簡單說明,謝謝。
主持人楊蕙如小姐:
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治療師(主角)在協助小朋友進行治療時,小朋友的情緒有時是很難掌控的,尤其在治療師(主角)本身為視障者的情況下,在安撫或轉化小朋友的情緒過程很有危機感,讓我們體會到治療師(主角)需要很大的耐心與隨機應變處理的方法、技巧,其中我們也看到治療師(主角)也曾氣餒的提到他自己也很難保證這樣的治療是否有效。
想請問老師,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是否有哪些必要原則或方向,讓音樂治療過程中有所依循與保障。
陳曉嫻老師:
其實音樂治療是個相當困難的工作,因為你永遠無法拿捏你的個案會給你什麼樣的反應或回饋,這些特殊兒童的反應是非常直接的,常常會有突然其來的動作產生,因此音樂治療師要有被孩子攻擊的心理準備,需要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愛心跟耐心去面對這些孩子,例如:片中主角因為還有孩子留在治療室,因此不能讓另一個在等待的孩子進來,另外主角也嘗試著將想留下的孩子趕走,這個情況可能會讓人覺得這些規範很殘忍,但必須透過這樣的過程,才能讓這些孩子去學習每天生活的規律。
在音樂的處理上,治療師永遠不知道什麼類型的音樂對個案是有效果的,因此在治療前會有個評估期,在評估期中會嘗試各種不同的音樂,找出適合孩子的音樂類型或風格,在後期療程中廣泛的帶入這些音樂,對孩子來說才有可能產生效果。片中主角比較難感受孩子是否有進步,原因是治療效果很難數據化或看出成效,這與吃藥不同,音樂治療必須要長期經營,短則3個月,長則若干年,慢慢才可看出孩子的改變,你無法預期在短時間內看出變化,進而產生成就感,在幫助的過程中可能要在很久以後才能得到孩子的回饋,而這樣的回饋對於音樂治療師則是難能可貴的。
觀眾1:
我想請問影片中有一張床有很多的條弦,手可以在底下摸發出聲音,請問那是什麼?
陳曉嫻老師:
那是一項樂器,它比較像是鋼琴的弦,但不是將弦連到琴面的鍵盤,而是將弦連到底下,所以一摸就會有聲響。在音樂治療過程中我們會改造一些樂器,將樂器拆解或單獨使用樂器某些部分,原因是希望這些樂器能夠很輕易的發出聲音,讓這些孩子願意去觸摸嘗試,因為這些孩子的能力有限,這樣簡單的樂器對他們就有吸引力,進而產生治療效果。
觀眾1:
當這些孩子在摸這個樂器的時候,這些刺激是否會有按摩效果?
陳曉嫻老師:
主角希望聽覺之外還有動覺方面的刺激,在樂器發出聲音的時候人體會感受到震動,震動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刺激。我們會針對音樂治療上研發一些特殊器材,就像一種叫做SoundBeam的器材,是一個大型的豆豆椅,椅子連接播放器材,當人躺在椅子上時,既可以聽到音樂又可以感受到震動,兩者是同步的。
觀眾2:
我想請教音樂治療師這個職業在台灣是否才剛起步,是否有執照及政府方面的資助?
陳曉嫻老師:
目前在台灣有執照的音樂治療師大多是由美國所頒發的執照,台灣並沒有核發音樂治療的執照,但聽說音樂治療的課程已可申請健保給付。就我所知,目前在台灣擁有音樂治療師的醫院包括台安醫院、台大醫院,但因政府尚未核發執照,所以我們還是稱他們為老師。然而這些音樂治療師回台推廣音樂治療已經有10多年的時間,與政府爭取執照的核發還在努力當中。
觀眾1:
請問音樂治療對於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效果如何?這種相關疾病與年紀大的人常常健忘是否有關?
陳曉嫻老師:
我們從這幾年研究看來是相當有效的,尤其是歌唱部分,以歌唱方式來治療阿茲海默症有助於回復記憶,記憶力喪失的情況會減緩許多。年紀大的人會健忘是因為記憶體不足而且有老化現象,其實人的腦袋在一生中所使用的區域有限,我們通常使用左腦進行邏輯思考,而忽略或壓抑了右腦的「本能的五感」。掌管藝術與感性的部分則使用較少,如果能善用右腦記憶,右腦會對訊息自動加工處理,並衍生出創造性的訊息。表達性藝術對於右腦開發運用相當有效,除了音樂外也包括舞蹈、畫畫等。增進記憶力的方式可利用歌唱,不只是唱老歌也要學習新歌,如此便能開發右腦增加記憶儲存空間。
觀眾3:
希望台灣對於特殊教育這方面能多重視,若能在大眾媒體上多推廣,大家就能更珍惜這些小朋友。
陳曉嫻老師:
其實這些孩子非常的可愛,他們很努力的想活下去,我們要讓他們知道這世界有很多值得珍惜的東西,而且有很多人愛他們。
觀眾4:
在影片中有很多銅鑼,打起來一定很大聲,不知道打銅鑼是否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陳曉嫻老師:
不知這位觀眾是否有注意到片中的銅鑼打起來其實並不是非常大聲,因為打的鎚子使用用特殊的布料將它包覆住,但打下去時不只聽到聲音還可以感受到聲波震動,所以在影片中是使用聽覺和動覺兩部分同時進行刺激。
觀眾1:
如果常常用腦才能活化,那多用腦是好還是不好?動多了是否會傷到腦?
陳曉嫻老師:
多用腦袋好,多用才不會失去功能,現在的人常常喜歡看電視,現今研究指出電視看多了腦袋容易鈍化,因為當在看電視時其實腦細胞活躍度是非常低的;另外腦袋動多了也不會傷到腦部,對你是相當有幫助的。
觀眾5:
老師剛提到被動聽音樂,又提到看電視時對腦袋的刺激是很少的,那麼觀看電視的音樂節目或影片不知道是否有音樂治療的效果,還是一定要看現場演奏的表演?
陳曉嫻老師:
聽音樂其實有分成兩種層次,一個是被動的聽,一個是聆聽,被動聽音樂通常人是處於發呆狀態,不知道在聽什麼,變成是背景音樂。而人聆聽音樂時是專注在音樂上,尤其聆聽古典音樂因為音樂本身結構性的關係,對腦袋可以產生α波跟β波,這兩種不同的波長會刺激腦袋細胞活躍的程度,像我們前一陣子常講「莫札特效應」,是因為莫札特其中一些曲子對於學生在空間智能的發展上很有幫助;因此看音樂會的影片也很不錯,但重要的是看的方式,是呆呆的讓音樂演奏過去,還是會專心注意到演奏者的表現、音樂的曲式、結構、節奏、旋律等等,所以這兩種觀看方式對腦細胞活躍的程度還是有些不同的。
觀眾5:
音樂治療除了治療特殊兒童之外,對於成人的情緒障礙治療例如憂鬱症是否有療效?或者是否有人在從事這項工作?如果到了青少年時期才發病,不知你們是否會轉介至其他適合的單位?
陳曉嫻老師:
確實有人在這方面從事治療的,情緒治療我們常講的是早期療癒,就是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晚期治療效果其實有限。另外音樂治療師並不是單獨工作,它會有一個團隊,偕同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等,一起針對個案狀況進行評估,之後才決定要採取何種方式來治療。根據個案的狀況,適合的治療師就會留下,若不適合的治療師就會退出這個治療團隊。
主持人楊蕙如小姐:
最後,我們是不是請陳老師提供一下,台中的音樂治療的管道有哪些?
陳曉嫻老師:
目前就我所知台中朝陽科技大學的附設幼稚園有個融合班,每年都會在下學期進行特殊兒童的音樂治療課程,這些特殊兒童包括自閉症、發展遲緩的兒童等。
主持人楊蕙如小姐:
再次謝謝陳老師的引介,今天《漫步音樂園》映後座談就到此告一段落,後續紀錄片巡迴在國中圖還有許多放映場次,我們歡迎大家繼續踴躍參與,我們下回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