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間:2011/08/14(日)19:00/地點:台北電影主題公園
出席者:《造雨人陳俊成老師、主持人林羿君小姐

8/14(日)於台北電影主題公園放映《造雨人》一片,邀請淡江大學環境工程系陳俊成老師主講映後座談,陳老師針對中國大陸邁向現代化後所付出的社會環境成本予以分析,並與台灣的環境問題相互比較,提出環保教育應從改變自身的價值觀開始做起。以下為映後座談過程:

5.jpg  

主持人林羿君小姐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謝大家來到台北市電影主題公園觀賞《造雨人》,今天很榮幸邀請到淡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陳俊成老師為我們進行映後座談,首先請老師分享觀看此片的心得,之後再開放大家提問。

陳俊成老師歡迎大家來觀看這部影片,這部影片雖然是以環保為訴求,不過整個片子大部分是以人為主,我就先從人的角度來分享我看到的部份,在影片中有城市、鄉村的人,有官員、百姓,有男人與女人。首先從男人女人的角度來看,在片中的四位主角有三位是女人,其中討論到牽涉生存、影響下一代的事情,也都是較多女性在參與環保運動,成為環保鬥士,這是否意味著女性對於環保議題較為敏感,給予環保議題較多的關注,而在台灣女性參與環保運動多於男性這種情況也類似於中國大陸。

第二從都市和鄉村的人的角度來看,影片中的主角有三位都是住在鄉村的人,分別是第一單元在浙江的韋東英、第三單元在湖南的陳麗芳、最後單元在內蒙古的王那孫;住在城市的人為第二單元在北京的趙蕾。在鄉村的人是必須要動員鄰里的鄉民來簽署,或者拉白布條找環保局官員,以這種方式才能提出他們所關心的環保意見,甚至還要到都市裡上訪。而在北京的趙蕾對於北京周圍焚化爐燃燒所產生惡臭、有毒氣體問題,是透過部落格的傳播方式就立刻引起城市的人回應,很快就聚集很多人在相關單位前抗議。以上可見鄉村和都市提出環保訴求的方式是很不一樣的。

 第三是百姓與官員的互動,溝通的過程通常是百姓要與官員套點交情,最生動的片段是韋東英與環保局的官員裡談到:「希望你跟我的看法是一樣,不然你就沒有希望。」而趙蕾的作法也同樣向環保局的相關單位反應,對方的回應是理解但無法幫他解決,因此趙蕾就決定去告政府。最後我要分享對於此片感動的部份:這幾位環保鬥士在抗爭的過程中都遇到很多的挫折,除了第二位趙蕾外其他三位都有家人,尤其是當韋東英與人談論環保的事情時,他的先生在背後切著魚頭煎魚,這一幕相當感人,結束時有個韋東英特寫的鏡頭,後面是他的先生在擰衣服,這就是暗示家人的支持。類似的畫面也出現在第三位湖南的陳麗芳,他的先生對太太有很多的抱怨,因為太太忙著抗爭,讓他下班後還要做很多家事,但先生也提到為了正義之事還是繼續支持太太。在最後單元內蒙古的王那孫提到,以前他們小時候家園附近都是大草原,他每天都去牧羊,雖然都是勞力工作但是他覺得很幸福,後來當他的家園被沙漠化所吞蝕,最後的場景呈現他用很少量的水在種樹,這時候在背景配樂的對照下,我們感受到的是有些悲觀但並非絕望,因為他只要澆水種一棵樹就是一個希望,這個結束對照片頭兩個解放軍在發射化學武器到雲中造雨,代表謙卑耕耘也是一種改變的方式,而非一定要從人定勝天的角度出發。

主持人林羿君小姐謝謝老師。隨著大陸邁向急速現代化的社會,所付出社會環境成本也相對提高,在片中出現空氣、水、廢棄物的污染,對照台灣近年來的環境運動,請問老師覺得大陸與台灣兩岸的環境問題有何相同或相異之處?

陳俊成老師

這個問題很好,我看這部片就想起大概台灣30年前的狀況也差不多像這樣,對於許多環境的事情也很無奈,我想到了現在都已經上了軌道,反應環境問題都有很多的管道可循,但大陸和台灣有共同的問題是國土規劃不良,造成環境問題一直無法解決,像在片中有些規定,工廠要距離住家幾米、焚化爐建造地點的選擇才不會影響到居民,但是大陸為了開發發展,無法確定是否有相對的配套計畫,而台灣也是如此,在工廠旁邊蓋了住宅,當然住宅就會受到工廠所產生的污染影響,兩邊就產生很多糾紛。若國土規劃這個部分能夠做好,其實後面環境問題就已經解決大半。所以兩岸在國土規劃上還是犯了同樣問題,台灣是地小,大陸地大應該會有更多彈性,要學習更多經驗去改善。

主持人林羿君小姐在片中有提到焚化爐與居住的距離太近才造成空氣污染,在台灣解決的方式可能是建議將工廠排放廢氣量減少,或是將煙囪的高度提高至200公尺以上讓地面的污染減少擴散,對於這部份請教老師的意見為何。

陳俊成老師這在片中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在北京的焚化爐,通常焚化爐的建造在台灣我們都會先經過環境影響評估後再規劃,基本上你很少聽到北投焚化爐附近的居民在抗議;另一個是在湖南當地工廠留存大量有毒廢棄物,惡臭飄散在空氣中,導致附近居民經過紛紛掩鼻及吐口水,這同樣也是回到國土規劃不良,工廠與居民距離太近就會產生問題。

觀眾:請教教授兩個問題,第一是在第四單元土的問題,這讓我想到這是否與內蒙地區畜牧業的過度發展,或者中國北部近年來所發生的沙塵暴有關?第二是台灣這幾年的石化業有很多話題,比方中油高雄廠最近準備要關場,另外台塑、國光石化爭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石化業又常與台灣的經濟議題緊扣,請問將來在台灣的石化工業應該要如何去定位?

8.jpg  

 陳俊成老師第一個問題有關內蒙古產生沙塵暴發生的原因我不是很清楚,不過你剛有提到畜牧業的過度發展我相信是有關係的,比如放牧規模太大很多草原就無法有足夠的時間回復,這可能就需要交替使用放牧面積來解決,另外可能的原因是氣候的變化,導致水資源變少造成乾旱,上述人為與天候都有關係,但詳細情形因為我不是專家所以無法明確知道真正的起因。

第二個問題是有關於石化工業的發展,你剛有提到台塑、國光石化與中油高雄廠的狀況,我個人的看法最大的問題是在於水資源,因為除了附近海邊的漁民外,假如工廠是位在偏僻的地方,它汙染的影響程度也許大家都比較沒感覺,但是水資源缺乏的問題其實很嚴重,上禮拜有個新聞是提到在彰化溪州的農民抗議無水可灌溉,因為我老家在彰化縣,據我了解以前彰化縣濁水溪附近的水資源是很充分的,現在竟然會有無水可用的情況,我想水資源應該都是透過引水工程供台塑、六輕或中科使用。我想台灣的石化工業還是有存在的必要,但在建造之前必須要為台灣整體水資源、土地資源的考量下去做全盤的規劃,例如工廠的規模大小,產品種類的選擇等,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林羿君小姐謝謝老師,是否請老師說明目前在台灣水污染的程度。

陳俊成老師因為我住在淡水十幾年,我看到的都是北部或中部的河川,尤其淡水河比起20年前已經有很大的改善,而在南部的河川,如台中或彰化沿海的地方的區域排水是有相當的汙染的,這部份還有努力的空間,但至少在台灣大部分的地方都還可以飲用到乾淨的水源,這是我覺得很慶幸的地方。    

主持人林羿君小姐最後,請老師建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環保還可以做哪些努力?

陳俊成老師在這部片中所提到環境問題,別忘了這些問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在其中,因為在資本主義的消費系統中,我們都希望買好的或便宜的東西,為了產生這些東西,廠商會尋找全球最便宜(人力、土地)的地點做生產,在便宜地點的成本考量下,也許它對周圍環境的要求就無法做好,所以這就歸根於我們對於物質的選擇,要從轉換你我的價值觀開始,不要一昧追求消費、便宜大量,以前我們對於幸福的定義可能是擁有名牌、住大房子、開冷氣,面對未來世界資源越來越少,人口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現在我們應該要培養樂活的價值觀,才是在未來健康永續的新生活態度。

主持人林羿君小姐感謝老師所提供的寶貴意見,大家請以最熱烈掌聲謝謝陳俊成老師。我們下週同一時間在台北市電影主題公園還有一場映後座談,歡迎大家繼續參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df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